眼看開年大吉,3月開始全國的展會、定貨會等鋪天蓋地,大約10年前,自動餐桌行業的確有過相對高額利潤的輝煌時期,但自2011年以來,自動餐桌行業便呈現出毛利高、凈利率低的窘況,行業面臨嚴峻考驗。大部分自動餐桌,從廠家到消費者,總會經歷“廠家—經銷商—賣場—消費者”的環節,而這個過程就伴隨著自動餐桌價格的不斷上漲。尤其做2017年的環保治理中,各項自動餐桌生產成本急劇增加。
在自動餐桌市場中,“價格戰”是企業常用的手段。所謂的“價格戰”是指企業之間通過競相降低商品的市場價格展開的一種商業競爭行為,對于自動餐桌企業來說,長久的價格戰是并不利于企業發展的。
累死自動餐桌廠家,樂壞消費者錢袋
自動餐桌行業毛利率控制在20%左右屬于正常范圍,可實際上有的廠家為了有生意做,毛利率5%也在接,有的2%,甚至更低。接到單了,當然高興,企業熱火朝天日夜不停地趕著工期,營銷部天天忙著發單,安排發貨。
在這看似繁榮的背后,自動餐桌企業的日子真的好過嗎?
自動餐桌雖價高但利潤不高的原因之一在于自動餐桌屬于耐消品,使用周期長,一般家庭買回自動餐桌后都可以持續使用數十年,因此回購的機會很少;
原因之二則是大賣場銷售模式使得租金成本高居不下;
原因三企業的運營費用,物流成本、人工成本、廣告促銷費等持續增加也加重了自動餐桌行業獲利的負擔。

到年底一算賬,除去工人工資,房租費,水電費,市場推廣費,物流費等各種費用,辛辛苦苦干一年,到頭來就剩下三瓜兩棗。又比如,你降一兩百元,我降兩三百元;你壓半個月,我壓一個月。墊著幾百萬貨款,賺著賣白菜的錢,致使部分中小規模自動餐桌企業不住低價競爭壓力,慢慢從市場中消失。
此外部分自動餐桌廠家在低價競爭的時候,為了保本很多時候會壓縮產品質量,繼而破壞品牌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