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桌次排列
在中餐宴請活動中,往往采用圓桌布置菜肴、酒水。排列圓桌的尊卑次序,有兩種情況。 種情況,是由兩桌組成的小型宴請。這種情況,又可以分為兩桌橫排和兩桌豎排的形式。當兩桌橫排時,桌次是以右為尊,以左為卑。這里所說的右和左,是由面對正門的位置來確定的。當兩桌豎排時,桌次講究以遠為上,以近為下。這里所講的遠近,是以距離正門的遠近而言。 第二種情況,是由三桌或三桌以上的桌數所組成的宴請。在安排多桌宴請的桌次時,除了要注意“面門定位”、“以右為尊”、“以遠為上”等規則外,還應兼顧其他各桌距離主桌的遠近。通常,距離主桌越近,桌次越高;距離主桌越遠、桌次越低。 在安排桌次時,所用餐桌的大小、形狀要基本一致。除主桌可以略大外,其他餐桌都不要過大或過小。 為了確保在宴請時赴宴者及時、準確地找到自己所在的桌次,可以在請柬上注明對方所在的桌次、在宴會廳入口懸掛宴會桌次排列示意圖、安排引位員引導來賓按桌就坐,或者在每張餐桌上擺放桌次牌(用阿拉伯數字書寫)。
2.位次排列

宴請時,每張餐桌上的具體位次也有主次尊卑的分別。排列位次的基本方法有四條,它們往往會同時發揮作用。 方法一,是主人大都應面對正門而坐,并在主桌就坐。 方法二,是舉行多桌宴請時,每桌都要有一位主桌主人的代表在座。位置一般和主桌主人同向,有時也可以面向主桌主人。 方法三,是各桌位次的尊卑,應根據距離該桌主人的遠近而定,以近為上,以遠為下。 方法四,是各桌距離該桌主人相同的位次,講究以右為尊,即以該桌主人面向為準,右為尊,左為卑。 另外,每張餐桌上所安排的用餐人數應限在10人以內,好是雙數。比如,六人、八人、十人。人數如果過多,不僅不容易照顧,而且也可能坐不下。 根據上面四個位次的排列方法,圓桌位次的具體排列可以分為兩種具體情況。它們都是和主位有關。 種情況:每桌一個主位的排列方法。特點是每桌只有一名主人,主賓在右首就坐,每桌只有一個談話中心。 第二種情況:每桌兩個主位的排列方法。特點是主人夫婦在同一桌就坐,以男主人為主人,女主人為第二主人,主賓和主賓夫人分別在男女主人右側就坐。每桌從而客觀上形成了兩個談話中心, 如果主賓身份高于主人,為表示尊重,也可以安排在主人位子上坐,而請主人坐在主賓的位子上。 為了便于來賓準確無誤地在自己位次上就坐,除招待人員和主人要及時加以引導指示外,應在每位來賓所屬座次正前方的桌面上,事先放置醒目的個人姓名座位卡。舉行涉外宴請時,座位卡應以中、英文兩種文字書寫。中國的慣例是,中文在上,英文在下。必要時,座位卡的兩面都書寫用餐者的姓名。 排列便餐的席位時,如果需要進行桌次的排列,可以參照宴請時桌次的排列進行。位次的排列,可以遵循四個原則。 一是右高左低原則 兩人一同并排就坐,通常以右為上座,以左為下座。這是因為中餐上菜時多以順時針方向為上菜方向,居右坐的因此要比居左坐的優先受到照顧。 二是中座為尊原則 三人一同就坐用餐,坐在中間的人在位次上高于兩側的人。 三是面門為上原則 用餐的時候,按照禮儀慣例,面對正門者是上座,背對正門者是下座。 四是特殊原則 高檔餐廳里,室內外往往有優美的景致或高雅的演出,供用餐者欣賞。這時候,觀賞角度好的座位是上座。在某些中低檔餐館用餐時,通常以靠墻的位置為上座,靠過道的位置為下座。
西餐


舉行正式宴會時,座席排列按國際慣例:桌次的高低依距離主桌位置的遠近而右高左低,桌次多時應擺上桌次牌。同一桌上席位的高低也是依距離主人座位的遠近而定。西方習俗是男女交叉安排,即使是夫妻也是如此。
桌位的安排
主人的位置 因為主人有責任讓整個活動氣氛自始至終保持活躍,對意外事情能及時處理。那么,他或她就坐的位置必須是能觀察到整個活動范圍的位子,同時也是客人們比較好找到的位子。
客人的安排 首先是那些有名望的,長輩的客人,應給他們安排比較優越的位子,例如在主人旁邊或同主人同桌,在其它桌子的話,也應是角度和位子比較舒服的地方。
相鄰客人間的安排 為了讓晚會能順利進展,客人之間相互融合,在安排座位時須注意以下幾點:
◆ 兩位客人之間有隔閡的話,不宜放在一起。
◆ 兩位客人的嗜好不同,談不到一起的,也不應安排他們并排坐。
◆ 兩位客人如在語言溝通上(不講同一種語言)有障礙的話,安排在一起也是沒有意義的。
◆ 兩位客人的年齡懸殊很大的(當然近親除外,例如祖孫關系)也不方便讓他們坐在一起。
孩子就坐 好是讓孩子們擁有一個單的桌子進餐,如果沒有可能,安排他們坐進出比較方便的位置為宜。
行動不便的客人 一定要安排他們的監護人坐在旁邊以保證他們的進餐便利和得到照顧。
男女搭配相鄰而坐為佳,但一般夫婦倆人不必非要坐到一起,除非他們是初戀的年輕人。